國手採訪 - 施茗翔 洪慶桐 張建雄
03 集體創作
2021-06-04
施茗翔
國中成績不錯的施茗翔,他相信「一技在身,勝過家財萬貫」的信念,與家人溝通爭取後,開始轉到技藝班就讀,並獲得國中技藝競賽機電整合組銀牌。經技優保送彰化師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後,遇到啟蒙恩師—曹昌偉老師,鼓勵他參加技能競賽,並推薦到建國科技大學郭鴻耀老師組隊訓練,之後施茗翔便和隊友張建雄、洪慶桐順利拿下2020年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金牌,高二就取得2020年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「集體創作」職類的國手資格。
集體創作職類為3名選手團體組合,笑稱隊名「集創三帥」的張建雄、洪慶桐、施茗翔,默契十足,但其實年齡有一定的差距。「我比張建雄小整整六歲!小洪慶桐二歲!」他說,「一開始超害怕跟隊友溝通會有問題,也怕自己做不好會拖累大家。幸好,隊友們人都很好,遇到問題也都很願意一起討論和解決。」
比賽歷程一路走來,隊友張建雄的指導建議,也深刻影響他,「非常感謝建雄教我很多,除了專業技能、比賽相關資訊,還有教我待人處事等等,都讓我受用無窮。」而另一名隊友洪慶桐,茗翔也是深深的表達感謝,「慶桐是團隊裡的手腳支柱,任何事情請他協助,總是可以做到最好。不管是技術討論或訓練態度,從他身上我都收穫不少。」也想跟二位隊友叮嚀要注意身體、記得休息,也期待我們一起邁向世界冠軍、為國爭光。
#國手TalkTime#國手採訪 #黃金組合黃金團隊 #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
洪慶桐
大學才開始正式接觸技能競賽的洪慶桐,第一次參加比賽就和隊友張建雄、施茗翔榮獲2020年第50屆中區分區技能競賽、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「集體創作」金牌,進而一路過關斬將,勇奪2020年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資格,而這一切的榮耀背後,都是刻苦練習、展現絕佳團隊默契,一點一滴累積而來。
早在高職就對技能競賽有興趣的慶桐,時常會主動瞭解相關的競賽資訊及選手動態,也非常憧憬希望有一天可以參加全國技能競賽。皇天不負苦心人,在他上大學時,遇到了啟蒙恩師郭鴻耀老師,讓他投入全國技能競賽「集體創作」職類訓練,擔任三人組選手其中之一。
看著同學練習,和自己真正親自培訓參賽,畢竟還是不同的,從來沒有比賽相關經驗的慶桐,一開始為了快速進入狀況,花費比其他人更多的時間訓練,就算指導老師不在身旁,自己也會規劃訓練進度,完全不敢休息。『後來才知道自主練習這麼辛苦!但我相信,就算每天只有進步一點點,一年後進步的程度也會超乎想像。』
因為有共同的目標,三個人一拍即合,張建雄負責流程設計、洪慶桐負責加工製造、而施茗翔負責電路設計與製作,分工明確,一路相互扶持獲選國手資格。
目前積極為國際技能競賽備戰的他,和隊友共同的目標就是拿下臺灣首面集體創作世界金牌,慶桐除了感謝恩師與家人,也認為和隊友在參與比賽過程中,所獲得解決問題能力、人際溝通技巧與團隊默契的養成,將是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。
#國手TalkTime#國手採訪 #黃金組合黃金團隊 #一年從白紙到國手自律是一切榮耀的根本
張建雄
「集體創作」職類是三人組的團隊組合,非常考驗默契,張建雄和同樣來自彰化的隊友洪慶桐、施茗翔,組隊不到4個月的時間,就拿下2020年第50屆中區分區技能賽金牌,後來更一路挺進,拿下第50屆全國技能競賽金牌,不到1年,就獲選第46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資格。
高中時,曾榮獲教育部技藝競賽工科賽「車床職種」金手獎第2名的建雄,在決定投入集體創作競賽前,擔心從單人比賽轉換為集體創作團隊作戰,可能會出現磨合問題。
「但後來發現,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!因為我的隊友相較沒有比賽經驗,所以在賽前的測試反而更加小心,讓比賽時遇到的狀況都能及時解決。另外,雖然隊友的年紀比我小,但我們溝通非常順暢,遇到不同想法時,更懂得互相尊重。」說起團隊,他一臉驕傲與感動,他認為團隊的分工應是各司其職,「我負責設計,像是團隊的頭腦,帶領團隊方向;慶桐像是團隊的手腳,沒有他的存在,我們哪裡也到不了;茗翔是團隊的心臟,有他團隊才能活著,他年紀最小,壓力最大,也最讓人心疼。真的很感謝是我們一起努力,也期待我們可以為國爭光,拿到世界冠軍!」
從國中開始學習模具到現在就讀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研究所,建雄始終堅持學科與技術二者並進。他認為,學術理論是一切的基礎,理論的重要性不亞於技術。『學術和理論的學習基礎穩固,製作產品更顯事半功倍。從學理找出依據,重新規劃製作流程,問題就能快速解決。』
訓練過程難免會遇到瓶頸,這時候主動尋找資源和老師解惑就很重要。幸運的是,在藍冑偉裁判長的帶領下,不論是技術訓練、團隊組合都更趨成熟,讓國手們更有信心迎戰,獲取佳績!
#國手TalkTime#國手採訪 #黃金組合黃金團隊 #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